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有地方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3 10:20:25  浏览:85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有地方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煤炭工业部


国有地方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煤炭工业部

19940910

煤办字〔1994〕第430号



为防止国有地方煤矿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确保煤炭行业

健康发展,现作如下规定:

一、国有地方煤矿及其管理部门的行政一把手是煤矿安

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把煤矿“一通三防”(指通风、防

治瓦斯、防治粉尘、防灭火,以下同)工作做为煤矿安全工

作的重点来抓;必须保证矿井“一通三防”工作所需的人、财、

物;必须定期研究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地(市)、县煤炭

局、矿务局、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

业务管理工作。地(市)、县煤炭局、矿务局、矿副职对其分

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各矿采掘区(队)长对所辖区内

的“一通三防”工作负责。安监局长及驻矿安监处(站)长

负责对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

二、每个生产矿井必须采用正规机械通风。矿井不得采

用局部通风机群作为主要通风机使用,在特殊条件下,作临

时使用时,必须安主要通风机进行管理,并报省(区)煤炭

局批准。主要通风机必须装备两套同等能力的通风机(包括

电动机),其中一套作备用,确保其正常运转。每个生产矿井

必须至少有两个能行人的通道地面的安全的出口,必须有独

立完整的通风系统,井下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系统机械设施必

须稳定可靠,风量必须足够。通风系统不合理或风量不足的

矿井,必须停产整顿。井下局部通风设施必须由专人负责管

理,严禁随意停开局扇和不按标准安装、维护风筒。

三、每个矿井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齐瓦斯

检查员,瓦斯检查员必须经过县以上煤炭管理部门的培训合

格后,持证上岗。瓦斯检查员和检查仪器装备不足的,由矿

长负责;瓦斯检查员出现空班漏检或弄虚作假的,由瓦斯检

查员和通风区(队)长负责;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掘

进工作面高顶瓦斯积聚都要采取措施处理。凡因未制定有效

措施而引起瓦斯煤尘事故的,由总工程师负责;措施执行不

力而发生事故的由分管副矿长和采掘区(队)长负责。

四、矿井的放炮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放炮

员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检仪或报警矿灯,必须执行“一炮三

检”(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连锁”(放炮员、班

组长、瓦检员)放炮制度,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并填满炮泥。

瓦斯超限,不准放炮。

五、低瓦斯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便携式瓦检仪,

高瓦斯、突出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装备瓦斯监测探头,探

头必须悬挂在正确位置,必须实现断电功能,其中年产21万

吨以上的高瓦斯、突出矿井,应装备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地

(市)、县煤炭局、矿务局必须保证所辖矿井中瓦斯监测检测

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建立专门的维修服务队伍,配齐配气、

检验、标定等必要的设备,凡装备配备不足的要追究局长

(经理)、矿长责任,装备选型不当,使用不好的要追究矿总

工程师责任。

六、高瓦斯、突出矿井的煤及半煤岩掘进工作面,必须

实现“风电瓦斯两闭锁”,并逐步完善掘进安全系列化装备。

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和瓦斯涌出异常区内的采掘工作面

必须按高瓦斯采掘工作面管理和装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七、排放瓦斯和巷道贯通必须认真编制安全措施,执行

有关规定。所有井下盲巷和临时停风地点必须按照《煤矿安

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密闭、栅栏及警标,定期检查瓦斯和氧

气,并严禁任何人员违章进入。

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矿井必须明确防突工作的部门,

配齐人员,确保日常防突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条件的矿井要

建立健全矿井瓦斯抽放系统或进行井下局部瓦斯抽放。对有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打密集孔等防突

措施,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面,严禁使用风镐落煤。

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都必须建立压风自救系统。

九、矿井应建立综合防尘洒水系统,采掘工作面及各个

生产环节必须实现湿式作业,消除煤尘堆积和煤尘飞扬。必

须配齐粉尘检测仪,对各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按规定进行定

期检测。凡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必须按规定设置隔爆设施。

十、所有矿井必须加强防火和电气设备管理,坚决消灭

引爆火源,要严格井下明火作业的审批手续,特别是井下胶

带运输机的防火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要严格把关。井下流动

作业的电钳工必须配带便携式瓦检仪或报警矿灯,井下检修

电器必须首先检查瓦斯,严禁带电作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黄山市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黄山市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黄政办〔2005〕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黄山市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黄山市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全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发展,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做大财政收入总量,进一步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壮大地方可用财力,满足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考核奖励对象为三个区和四个县。
第三条 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各区县的财税指标实行分项考核,累计积分,考核采取百分制。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四条 考核内容为各区县的财政收入任务、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进度、财政收入质量和区域协调发展等五项指标。
第五条 财政收入任务考核(15分)。以市政府下达的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任务为考核目标,完成财政总收入任务得5分,完成一般预算收入任务得10分,未完成不得分。
第六条 财政收入增长考核(36分)。按财政收入的增幅和增量分别考核。
(一)当年财政收入增幅考核(12分),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和税收收入增幅各占6分。计分方法:当年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当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最高增幅×6分+当年税收收入增幅÷当年全市税收收入最高增幅×6分;
(二)连续3年财政收入平均增幅考核(12分)。计分方法:一般预算收入3年平均增幅÷全市一般预算收入3年平均增幅最高值×12分;
(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考核(12分)。计分方法:当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量÷当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量合计×12分。
第七条 财政收入进度考核(15分)。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一般预算收入进度与序时进度比,1—3月进度达到25%得5分,1—6月份进度达到50%得5分,1—9月份进度达到75%得5分,未达到不得分。
第八条 财政收入质量考核(20分)。
(一)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考核(8分)。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GDP增幅的得满分,未达到不得分;
(二)财政收入结构考核(12分)。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和该比重比上年提高幅度各占6分。计分方法:当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该比重全市最高值×6分+当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比上年提高幅度÷该比重提高幅度全市最高值×6分。
第九条 区域财政收入协调增长考核(14分)。
(一)区县本级财政收入增长考核(5分)。计分方法:当年区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当年全市区县级一般预算收入最高增幅×5分;
(二)乡镇级财政收入增长考核(5分)。计分方法:当年乡镇级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当年全市乡镇级一般预算收入最高增幅×5分;
(三)乡镇财政收入协调增长考核(4分)。计分方法:财政收入增长的乡镇个数÷区县乡镇总个数×4分。负增长乡镇数超过三分之一的不得分(剔除农业税免征因素)。

第三章 考核与奖励

第十条 财政收入考核由市财政局在年度结束后进行计算评分,考核结果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各考核单位要增强依法理财治税意识,对财政收入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取消考核资格,已获奖励全额收回。
第十二条 考核奖励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对获一、二、三等奖的考核单位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

第四章 考核依据和口径

第十三条 考核根据当年和比较年度的财政决算资料、统计资料等为依据。
第十四条 一般预算收入统计口径按照省财政厅(财预字〔2004〕382号)文件的规定计算。乡镇财政收入为全口径税收收入。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各区县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对所辖乡镇财政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从2005年起执行,原考核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国务院关于恢复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的决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恢复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的决定

1980年1月15日,国务院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便利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现在决定,自一九八0年一月起,恢复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编辑、出版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室负责.(注解:现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