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的通知(已失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2:29:32  浏览:823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的通知

财库[2002]27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按照财政部有关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结合中央单位实际,我们制定了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工作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向财政部反映。

  附: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 

二OO二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 

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央单位政府采购工作,根据政府采购制度有关规定,结合中央单位实际,我部制定了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严格预算、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要求,中央单位的各项采购原则上都应当实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预算表规定范围的采购项目或品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各中央单位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各项制度规定,通过规范操作执行政府采购预算,自觉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政府采购预算表中的采购项目,原则上都应当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部分采购项目的采购资金将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办法。采购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采取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等其他政府采购方式的,应当在开展采购活动前报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备案。
  二、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
  根据现行管理体制,中央单位2002年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分为协议供货制度、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统一采购、部门统一采购和单位分散采购四类。
  (一)协议供货制度。协议供货制度方式是指通过统一公开招标定产品、定价格、定服务、定期限,并以财政部文件形式将中标供应商的协议供货承诺书及相关内容印发中央单位执行,同时提出实施要求。
  实行协议供货制度的范围主要是跨部门的通用商品,如商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公务用车、复印纸等,具体范围和品目视情况确定。在财政部确定协议供货范围和项目以前,各单位应当按现行有关规定开展各项采购活动。协议供货范围和项目明确后,必须按协议供货制度规定执行。
  (二)国管局统一采购的范围。国管局统一采购范围是指国务院系统行政机关用行政经费安排的采购项目,具体范围由国管局确定,并报财政部备案。纳入国管局统一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由国管局按照政府采购现行有关规定组织采购活动。
  (三)部门统一采购。各主管部门对协议供货制度和国管局统一采购范围之外的大宗采购项目或具有批量性的采购项目,应尽可能实行部门统一采购,由主管部门集中组织实施。已经开展统一采购工作的部门,今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范围。
  (四)单位分散采购。上述采购范围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均由各预算单位按规定实行分散采购。
  为了减少重复招标、降低采购成本,中央单位可以采用连续合同方式开展采购活动。连续合同方式是指,采购单位拟采购的项目或品目,如其他单位已就同类项目或品目招过标,经商原中标供应商同意,可按成形的合同条件,直接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采用连续合同方式的,中央单位需在采购前向财政部提供备案材料。
  三、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办法的范围
  2002年,依据政府采购预算确定了部分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办法的采购项目(附表一)。附表一之外但在部门预算中已安排了100万元以上采购项目或5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程项目的中央单位,要自行确定一个财政直接拨付项目,并在6月1日前将项目名称及预算科目报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
  实行财政直接拨付的采购项目,由财政部国库司按项目预算将采购资金预留。需要支付时,财政部按采购合同和拨款申请书,将采购资金直接拨付给中标供应商。
  2002年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办法后,节约和节余的预算资金仍留归原部门使用。经财政部部门业务司批准,原部门可以用于安排其它预算开支,也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
  四、委托采购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招标行为,中央单位必须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和财政部有关要求开展招标活动,对缺乏独立组织招标经验的采购项目,可以将招标事务委托获准登记备案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附表二)承办。
  五、工作要求
  (一)中央各部门要重视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在接到财政部批复的部门预算后,应当尽快落实本部门预算中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主管部门的牵头机构和人员要相对固定,以便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
  (二)中央各部门要尽快研究确定本部门的统一采购范围及实施方案,并于6月30日前报财政部备案。
  (三)中央各部门在开展采购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提高透明度,规范操作,做好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的档案管理和年度政府采购统计工作。同时,要注意保护供应商和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的合法权益。
  (四)凡是未编报政府采购预算或已报政府采购预算但存在应报未报项目或部门预算已安排支出资金但未作项目细化的部门和单位,要补编政府采购预算表或补报政府采购项目。补编和补报时间不得超过7月底。
  (五)凡在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因故需要调整采购项目预算时,应及时按程序报财政部批准。
  (六)凡属于政府采购预算范围的采购项目,应当在财政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应按规定报财政部备案。
  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采购预算执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中央预算单位,采购预算原则上按本计划规定执行。鉴于其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在采购预算执行期间,财政部将视具体情况商兵团财务管理部门另行作出规定。
  七、监督检查
  财政部、审计署和监察部将加强对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002年部门预算中的政府采购范围和项目执行情况将作为财政审计检查内容。检查的重点包括:是否编报了政府采购预算;是否存在隐瞒预算或无预算而采购规定范围项目的行为;是否按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开展政府采购活动;是否执行协议供货制度规定;纳入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项目是否按规定执行;是否在采购活动中存在违规行为等。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军队、武警系统应当加大推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加强军事采购管理。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编制采购计划,加强采购资金的管理,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通过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扩大和规范军事采购的规模和范围,规范采购行为。

  附表一:实行财政直接拨付采购项目(表略)
  附表二:已获准登记备案的2002年中央单位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基本情况一览表(第一批)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jian2-zhongyangdanwei2002nianzhengfucaigoujihua050708_20050708.xls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轻微犯罪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应用
伍自够

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有罪必究是刑法的基本精神,但有罪必究不等同于有罪必诉。依照法律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可以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本文就轻微犯罪应用相对不起诉制度谈点粗浅认识。
一、相对不起诉的条件
刑诉法第142条第二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依照本条规定,相对不起诉有两个条件,且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否则不然适用。一是犯罪情节轻微。即行为人的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禁止的行为,但是情节轻微的。犯罪情节轻微,要注重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刑法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如属“情节显著轻微”则不认为是犯罪。二是依照法律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必须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是指刑法条文中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一)应当免除刑罚的规定。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关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二)应当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规定。刑法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二十四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第六十七条第二款中关于从犯、胁从犯、中止犯造成损害的,紧急避险、防卫过当及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三)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刑法第七条、十条、十九条、二十二条、六十七条、六十八条、三百五十一条、三百八十三条、三百九十条、三百九十二条中关于预备犯,犯罪后自动投案且犯罪较轻,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贪污金额5千元以上不满1万元且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的,介绍贿赂追诉前主动交待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二、轻微犯罪相对不起诉的应用
我国刑法没有轻罪、重罪之分。本文所讲轻微犯罪是指社会危害性不大,法定最高刑较低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法定最高刑为三年的犯罪视为轻微犯罪。因为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刑法规定的法定刑都在三年以上。
轻微犯罪虽然社会危害性相对不大,但它毕竟是一种犯罪行为,是犯罪就必须受到处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必须用刑罚来调整。刑诉法第142条第二款和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并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相对不起诉是在确认行为人有“犯罪行为”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因此对轻微犯罪应用相对不起诉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条件。综观轻微犯罪具有“犯罪情节轻微”的特点,因为轻微犯罪是犯罪情节轻微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不一定具有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条件。因此,不是所有的轻微犯罪均可应用相对不起诉决定,那么,轻微犯罪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相对不起诉决定呢?应综观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行为人的行为或其本身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轻微犯罪是犯罪情节轻微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如果没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就应该判处刑罚,当然就不然应用相对不起诉决定。从轻处罚的情节,必须是法定情节,不包括酌定情节。这里须注意的是,如果轻微犯罪具有法定从轻情节,但又具有法定从重情节,如累犯,则不然应用不起诉决定。
(二)应用不起诉决定社会效果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犯罪又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对不起诉决定属于一种不运用刑罚的手段。使用不起诉决定,要看能否起到预防犯罪作用。因此,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相对不起诉决定,行为人首先应对自己的行为有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认识,也就是有悔罪表现,同时还愿意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就不然应用不起诉决定。因为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运用不起诉决定便谈不上治病救人预防犯罪的目的。其次,如果应用不起诉决定的案件有被害方,则必须得到被害方的同意谅解。这一点法律规定很明确,刑诉法第145条规定:被害方不服不起诉决定的,可以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这类案件如被害方不服不起诉决定,不宜作出不起诉决定。否则,被害方到法院起诉,对司法效率、司法资源及当事人都有不好的影响。
(三)未成年人轻微犯罪案件应用相对不起诉的条件相对要放宽。
对未成年人犯罪,采取从宽处罚有法律依据,我国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文规定。刑法总则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惑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也采取了教罚并重的立法精神,除情节重大者给予刑事处分外,一般以实施保护性的处分为原则。因为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具有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年龄情节,因此未成年人所犯之罪如为轻微犯罪,且没有其它从重处罚情节,如不认罪或犯罪后逃避,原则上可适用不起诉决定。这样做,首先体现了立法精神,其次有利于少年犯的教育改造,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空间,再次节约了司法成本。

作者单位:上高县检察院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乌溪江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的决定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乌溪江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的决定

(2009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浙江省乌溪江环境保护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第七条修改为:“在乌溪江流域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定。乌溪江流域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具体情况依法制定严于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管理措施。”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