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吉林市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管理实施细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4:22:26  浏览:91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管理实施细则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管理实施细则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的管理,根据《吉林市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市劳动局负责本市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的收缴、使用、监督等项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负责。
第三条 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必须建立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卡片和手册,并在银行设立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专户。
临时工养老保险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四条 本市城区(含郊区)内的国营工业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及其职工,按规定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起向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缴纳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全民所有制的建筑、财贸企业及其临时工从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按规定向市社会劳动保险公
司缴纳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
第五条 投保单位必须在每月五日前(节假日顺延),向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报送《临时工工资月报表》,经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核定应缴金额后,将提取和代扣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划拨到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的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专户。
第六条 企业缴纳的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在税前提取,营业外列支;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提取的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在事业费中列支。
第七条 临时工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
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等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和有害身体健康的,退休年龄可提前五年。
第八条 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按下列标准发放:
(一)投保十五年的,按本人退休前三年月平均标准工资的65%发给,从第十六年起,每增加一年,加发1%的标准工资(但最高不得超过本人的原标准工资)。
(二)投保十年至十五年(不含十年)的,按本人退休前三年月平均标准工资的40%发给。
(三)投保十年以下(不含十年)的,每投保一年发二个月的本人退休前三年月平均标准工资。
第九条 符合退休条件的临时工按下列规定到社会劳动保险公司领取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
(一)符合本细则第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凭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手册按月领取;户籍在本市所辖县、市的,持辞退证明到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办理退休养老保险金转移手续后,凭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手册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县、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领取。
(二)符合本细则第八条第三项规定的,凭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手册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三)户籍在本行政区外的,凭辞退证明和退休养老保险手册,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条 被拘留、劳教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执行期间停发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解除劳教或释放后,凭司法机关的证明文件,向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申请,经审核后恢复发放退休养老保险金。
第十一条 因特殊原因需要提前退休的,由所在单位向市社会劳动保险公司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凭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手册,按规定领取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
第十二条 户籍在本市未到退休年龄离职的,暂不发放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待到退休年龄时,再按规定发放。
户籍在本市行政区以外,未达到退休年龄离职的,按细则第八条第三项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从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起,由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发放退休养老保险金。
第十四条 投保的临时工在职期间死亡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和救济费,由社会劳动保险公司按合同制工人的标准发放。其他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社会劳动保险公司存入银行的临时工退休养老保险金,按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存款的同期利率计息,利息计入养老保险金。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市劳动局组织实施并解释。



1989年10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严格按国家标准实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关于严格按国家标准实施《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2]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以下简称新《规程》)已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12月13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1年第12号),现已印刷发行,于200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土地定级规程》(试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试行)和《关于印发〈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1996)〉的通知》([1995]国土籍字第18号)于2002年7月1日停止执行。

新《规程》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技术途径、方法、程序和成果形式,是科学评价和管理城镇土地,规范土地估价行为,确保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客观、公正和合理的技术保障。

各地在地价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实施新《规程》,严格执行新《规程》,加强新《规程》的宣传、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地价管理水平和土地评估中介机构的执业水平。

               二00二年六月十九日

云南省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66号


  《云南省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已经1998年7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李嘉廷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日
            云南省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企业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发生的符合本办法受案范围的人事争议。


  第三条 人事争议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正、合理、及时地解决纠纷。


  第四条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仲裁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第五条 人事争议仲裁实行回避制度、辩论制度、合议制度和一裁终局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省、地、州、市、县、市辖区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第七条 仲裁委员会负责下列工作:
  (一)负责管辖范围内人事争议的仲裁;
  (二)审定仲裁员资格,对仲裁员进行聘任和管理;
  (三)领导和监督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和仲裁庭开展工作;
  (四)研究处理重大、疑难人事争议案件。


  第八条 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或者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第九条 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聘任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律师为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在进行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审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组成仲裁庭。仲裁庭由3名以上的单数仲裁员组成。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仲裁委员会指定。其他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按对等人数选定;当事人放弃选定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
  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可以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由仲裁委员会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审理。
  重大、疑难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庭可以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三章 受案范围和管辖





  第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人事争议案件:
  (一)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因调动、辞职、辞退或者履行聘任(用)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三)企业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调动或者履行聘任(用)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四)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第十三条 人事争议案件的管辖:
  (一)省属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省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地、州、市属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以及跨县(市、区)的人事争议案件,由地、州、市仲裁委员会管辖;
  (三)县(市、区)属国家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县(市、区)仲裁委员会管辖;
  (四)中央驻滇单位和跨地、州、市的人事争议案件由省仲裁委员会管辖,或者商定由人事争议发生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四章 申请和受理





  第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请书及其副本。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超过规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7日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延长期限,仲裁委员会应当酌情顺延受理期限。


  第十五条 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仲裁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本办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和仲裁委员会管辖。


  第十六条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第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将受理通知书和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并将受理通知书和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将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并载明理由。
  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未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第十八条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十九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委托代理人进行仲裁活动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二十条 与人事争议仲裁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作出第三人申请参加仲裁,也可以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第二十一条 发生人事争议的个人一方在3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可以推举1至2名代表参加仲裁活动。


  第二十二条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首次开庭前提出。回避事由在首次开庭后知道的,可以在最后一次开庭终结前提出。


  第二十四条 仲裁员是否回避,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主任决定;其他仲裁员由首席仲裁员决定;仲裁委员会主任担任仲裁员时,由仲裁委员会集体决定。
  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五条 仲裁员因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

第五章 开庭和裁决





  第二十六条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宜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进行仲裁。


  第二十七条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向仲裁庭提出申请,由仲裁庭决定,仲裁庭认为有必要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决定开庭仲裁的,仲裁庭应当于开庭5日前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
  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第三十条 仲裁庭进行仲裁时,应当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进行仲裁时,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仲裁庭认为有时,可以自行收集证据。


  第三十二条 仲裁委员会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了解情况,查阅与仲裁案件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对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徇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第三十四条 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认为对自己陈述的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记录该申请。
  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五条 仲裁庭的判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第三十六条 仲裁庭应当在作出裁决后5日内制作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裁决书应当写明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经认定的争议事实、裁决的理由及依据、裁决结果;
  (三)仲裁费用的负担;
  (四)裁决日期。
  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第三十七条 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制作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八条 仲裁庭进行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六章 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履行。有关单位、部门应当协助执行。
  对拒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的当事人,仲裁委员会可以建议其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人事行政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十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或者同级人民政府申请撤销裁决:
  (一)不符合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和管辖的;
  (二)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四)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五)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或者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核实裁决确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其裁决。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进行仲裁。对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予以驳回。


  第四十一条 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仲裁委员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仲裁。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活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与人、证人、协助执行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三条 仲裁工作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规定行为的仲裁员,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解聘。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人事争议仲裁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仲裁费。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